在慈溪的传统糕点谱系中,三北豆酥糖与藕丝糖并称双绝,不仅是江浙一带家喻户晓的味觉符号,更以其独特的风味远渡重洋,成为海外游子舌尖上的乡愁。
它的故事,始于一百多年前陆埠镇上一家名为“乾丰”的南货茶食店。一位宁波老师傅的巧手试制,不经意间成就了一段美食传奇。他制作的豆酥糖,香甜松脆,入口即化,不留渣、不粘牙,唯留一缕浓郁的豆香与芝麻香在唇齿间久久萦绕。正是这份对口感与风味的极致追求,让“乾丰”一时门庭若市,名动浙东,引得百里之外的人们也慕名而来,争相购买。
这份风味的背后,是近乎严苛的选料标准。豆酥糖的灵魂——黄豆,必选当年八九月登场的新豆,颗粒饱满,无烂无蛀。炒熟、去壳、研磨、筛粉,每一步都考验着制作者的耐心。搭配的黑芝麻,则非严州不可,因其壳薄肉厚,油润香浓,非他处所能及。就连那起黏合作用的麦芽饴糖,也须用隔年的陈糯米精心熬制,追求那份晶莹剔透与纯正甘甜。
制作工艺同样繁复而精巧。从配粉、熬糖到揉糖、擀制、包装,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世代相传的经验与智慧。尤其是那最后的四方纸包,棱角分明,厚薄均匀,且封底不用一滴浆糊,只为牢牢锁住酥糖的干爽与松脆,使其香、甜、酥、松的本色得以历久不变。
除了令人难忘的口感,豆酥糖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,富含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以及钙、磷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。在慈溪,每逢农历年末,家家户户捣年糕迎新春,那刚出笼的热腾腾的年糕团,趁热嵌上一块豆酥糖,瞬间融化的糖馅与软糯的年糕交织在一起,香甜暖糯,构成了几代人心中最温暖的年味记忆。
新中国成立后,三北豆酥糖的制作技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提高。师桥、长河、宗汉等地的生产者们,始终坚守着这份传统风味的核心,使其盛名延续至今。
一方小小的豆酥糖,包裹的不仅是百年的酥香,更是一方水土的文化与记忆。它以其不变的品质与风味,在时光的流转中,持续散发着温暖而坚韧的江南味道。